长安春望 卢纶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剧情片 2010

导演: 谢雨辰

剧情介绍

  日美宣战后,林晨辉停止了在日本的留学,返回自己的家乡——台湾。林同仁为欢迎儿子归来,特意请来亲朋好友一起庆贺。晨辉和未婚妻秀兰翩翩起舞,唱起台湾民歌“望春风”。突然,保甲长带着日本军官闯进来,不容解释就打。外甥卫国急忙点头哈腰,日本军官才离去。鞭炮齐响,晨辉和秀兰正式定婚了。人们为他俩祝福,只有卫国的笑脸上潜藏着阴影,原来卫国也爱慕秀兰,幻想秀兰做他的妻子。卫国找到地痞侯君正,讨来一着“高棋”。他们买通日本人抓晨辉去当兵,又假装同情让二人逃走。晨辉、秀兰乘船刚走不远,就被日本巡逻艇拦住,晨辉被抓走。卫国强迫秀兰嫁给他,被断然拒绝。侯君正霸占了林家财产,林同仁一气而死,管家阿勇伯也双目失明。秀兰被迫去“翠花楼”做女招待,在酒楼受尽凌辱,她愤怒之极扎死卫国。酒女阿花为掩护秀兰逃跑,死于侯君正枪下。晨辉被抓兵后派到菲律宾对美作战。在一次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幸亏土著老人和他女儿若男相救,才大难不死。日本兵要拉若男去军营,晨辉和土著父女与日军展开激战,若男不幸死于日军乱枪之中。夜晚,晨辉和土著老人炸掉日军油库,老人为掩护他撤离,与日军同归于尽。晨辉终于回到家乡,他决心报仇雪恨。侯君正在妈祖庙前看乡剧。突然舞台上出现的晨辉,他拔枪射出仇恨的子弹,台下人群大乱,侯君正在打手们的掩护下向外撤。晨辉双枪齐发,打手一个个倒下去。侯君正跑进妈祖庙里,晨辉追进庙内,终于结果了作恶多端的侯君正,为亲人报了仇。夕阳落下,传来“望春风”歌曲的口琴声。秀兰、李母二人扶着双目失明的阿勇伯和林晨辉一起走来。昔日幸福美满的家庭被拆散,美好的一天何日才能到来。

评论:

  • 劳琴韵 9小时前 :

    导演想突破战争美学,但是不晓得他想过没有为啥战争片不这样拍。剧情看的我一头雾水,主要是谁是谁,谁在干嘛真的让脸盲的我混乱无措。算是一种美学尝试,在低预算下导演也努力了,加油吧

  • 倩珊 6小时前 :

    原谅我实在是没看懂,黑白色的滤镜根本认不出来谁是谁,诗电影更让其节奏一团稀烂,人物确实各有特点但是没认出来脸,没错我脸盲。。。不过黑白色滤镜也是有优点的,那种真实而又残酷的氛围表现的就很好,而且最后一个镜头的震撼感很不错

  • 卫裕峰 0小时前 :

    自我迷恋的影像创新,无法弥补基本叙事能力的缺失

  • 万俟宛白 3小时前 :

    剧组的摄影机滑轨是不是质量不好。。。有美的感觉,喜欢最后一个镜头。但是人看完都没分清真的难受,调度的存在感也太强了

  • 嵇小蕾 2小时前 :

    当我们放弃贩卖某种廉价情感而从“人”出发,寻找诗的味道……它让我看到某种希望

  • 东彬炳 5小时前 :

    小成本文艺团体营造水墨战役 读不懂一脚天上一脚地下的方言与画风 主创团队也解释不清何来云霄 几处定格镜头还是能彰显美院风格 单独抠图当素材可以 作为电影感受只能说如坐针毡 如鲠在喉GG

  • 卫姗姗 7小时前 :

    新瓶装旧酒:用并不精致的(伪)风格化摄影和美术去包装一个老套的故事。剧情上学1917,视觉上学伊万的童年,但是1917的缺点全学了过去,老塔连皮毛都没学到。

  • 张廖鸿晖 7小时前 :

    还是不错的,国美的作品,更注重电影的影像美学风格。有国画的“以远取象”的描摹,有着游动视点,散点透视的划动,对人性情节的感受,人物群像模糊象征意味,都是远远地高远观望,感受着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思考,更是去“政治化”的主旋律讴歌,让我想起第五代导演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

  • 子车俊晤 2小时前 :

    ps.配乐有一段太像穆赫兰道

  • 旷冬易 6小时前 :

    看似没啥高潮 保持安静的警戒感同样传递出了战争的真实感

  • 乘安 2小时前 :

    作为个体的人在战争硝烟中显得渺小,但人的坚定意志却可以战胜悲剧性的命运,用情义、勇气和信念塑造另一番天地。演员的面容时而消融在幽暗的微光中,正凸现出在故事的规定情境里、在时代的无情滚轮中,单一的个体有多么脆弱。可无数个“他”还是没有放弃,因为真理的召唤总是引领着他前行。影片的情境很像写意的山水画,从视听感知的层面对传统类型片的模式进行了创新,从逼真性的角度提升了演员对特定人物的理解与体悟。对于像我这样审美先行的观众而言,风格语汇的创新和主旨内容的扎实同样重要,而这部影片能让我看到主创们的用心和诚意。

  • 卫浩祈 8小时前 :

    风格很独特,让人眼晴一亮,主旋律影片中的一次大胆尝试。只是声音和调色的精细程度远达不到院线的标准,令人遗憾

  • 仇德泽 3小时前 :

    受宣传“诗性电影”影响,抱着一种奢侈的期待去看这部主旋律,有意的和《伊万的童年》做了对比,发现本片所谓的诗性仅留存于画面形式上,文本仍是“纯粹的”战争,节奏、意象也未跳脱出类型的框架。必须说出,导演有意营造的动静统一被拙劣的斯坦尼康毁的一塌糊涂。很遗憾没有在片中看到我军排泄的场景,刻意的性别命题也过于神圣。人只是像人而已。

  • 仆宵雨 9小时前 :

    艺术性很高的主旋律电影……so……艺术性高+主题比较不新颖=迈不过去的双门槛……

  • 弦格 0小时前 :

    跟老师聊:一个给7.4,一个直接认为半成品。 声觉问题真的明显,一些音响的空间感以及配合度都很差(造成这个技术缺陷的理由极其离谱),但德格才让的音效音乐做的很好。 刘智海导演本身的调度没问题。芦苇荡大战一段别出心裁,喜欢;三次幻觉设计也所指清晰,没有硬伤。 主演是朋友,演技精彩,也下了苦功夫,但就是整体亮度太低,损失了大量面部细节,减损了演员的发挥空间(太暗也有一个离谱的理由,不是出于美学需求…)。 整体我个人挺喜欢,全程也没跑神。

  • 兴映秋 9小时前 :

    一部反商业的写实战争片,没有矫情的段落,没有英雄主义,存在的只有表现战争中最正常的事情---死亡。全片将画面的色彩调暗消色,用灰暗的色彩表达一个灰暗的时期,仅有点点彩色的微光能够照亮脸庞。画面的构图非常漂亮,但人物的调度上似乎有点问题,比较凌乱,再加上画面的亮度,看起来有点吃力,但亮度也避免了一些表演上的青涩。电影也使用了非常多的留白,这让前半段的节奏还是有点拖沓。最后落下的血雨是点睛之笔,自由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换来的。

  • 中安 7小时前 :

    3.5。虽然不喜欢影片的调色,但是整片的镜头、声音都是精心设计,和台词一起推动剧情发展,艺术形式上颇有想法。导演故意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模糊了人物的相貌,不断通过台词加强观众对人物的印象,只在几个镜头中展了正脸,就像经过了历史长河之后,留下的可能只剩名字的那些人。影片最难得的是尽可能地避免了意识形态直白宣讲,甚至通过敌人的台词来体现战争的残酷,那句“都是自己人”几乎可以被“定性”了。正如导演所说,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可惜我们离《红军与白军》还有暂时无法逾越的障碍。

  • 似嘉树 8小时前 :

    不管怎么雕琢形式,主旋律的原罪人物形象的单薄依旧无法避免,甚至给洪启辰打上象征真理与正义的光更加剧了这种本质主义思维的蛮横,知识分子味的说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似乎影片中表现一切人物的人性与犹疑只是树立一个个该被打倒的标靶。

  • 文诗蕊 7小时前 :

    好久没看电影迟到过了(裂开)......

  • 倩梦 3小时前 :

    放在国内 算是比较特立独行的战争片 前半段不可避免地想起 伊万的童年 黑白水墨风 运动长镜 固定中远景相结合 再辅以林间和水中战斗 将战争的压抑与晦暗的氛围树立起来 虽能看到人性矛盾的点 但还没有完全抒发 另外 音效虽丰富 但收音和混音做得不够好 这样的电影 剧作当然是让位于形式 但足够独特 值得鼓励7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