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成盛 5小时前 :

    8.7 写给至亲的悼词,死亡的意义被描绘地举重又若轻,人们或是嬉笑或是肃穆的望向死者不断改变的象征之物,二者实际没有任何区别。第三幕笔锋一转,以对未尽之作毫不完善的演绎总结这一波三折的"魂归故里",在粗糙的背景板下略过了人生的跨度,乡愁中更增添了许多遗憾。

  • 云呈 3小时前 :

    缓慢悄然地贴近人物面庞,又如神明般四处游弋;庄严肃穆地固定镜头,将景观投射于画面之内。一切松与紧连同情绪释放,忽明忽暗摇曳中,黑化的进入另一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般的历史影像只是时代的旁白。Air,皮兰德娄成骨灰随路途颠簸;Ash,他又渗入空气。棺椁只是黑白,落向大海才渐成彩色,骨灰的移送注定为歧义。大师手笔,保罗为哥哥原始亲切的献礼。

  • 元嘉惠 0小时前 :

    6.5/10 真的和不喜欢故作幽默的配乐。我总是觉得,拉斯冯已经在《欧洲特快车》里把列车戏拍到极致了。

  • 北静婉 6小时前 :

    好家伙!我直呼我直呼,没想到这年头还会有这年头的电影,我寻思这应该是我寻思,不愧是最不愧是的A24,这符号属于是属于是了,这摄影这配乐这调度属实是属实了!果然大卫洛维就是果然!真是看君一长镜头,如看一长镜头!记得上一次看到这么热衷于拗造型的电影还是《扎导版正义联盟》。希望下一次看到这么这么的电影还是不要逼自己看完了。

  • 念语山 8小时前 :

    骑士 狐狸 巨人 女巫 树皮怪 动不动没头的中世纪啊

  • 文鸿 0小时前 :

    过于私人,走入不了导演的情感世界

  • 卓映菱 1小时前 :

    就是吃着玉米片看着快快乐乐的狗狗电影 . CJ

  • 奚高峰 7小时前 :

    美术部分很出色,情节和台词可能因为故事源自叙事诗,都比较意识流,处理的有些生硬。几处违和:1. 亚瑟王同母异父的姐姐(及其儿子)是印度裔 2. 古英语用hello问候 3. Alicia Vikander完全不是凯尔特人的外形 4. 高文那件插肩袖的毛衣

  • 卫泓辰 4小时前 :

    大卫·洛维有着一种低配版本的时间—影像,在一些时刻,通过场面调度令未来渗入此在,特别是在高文被劫后,在摄影机的一个环形运动之中死亡,重生,如此调度令人想起沟口健二,以及洛维上上部以时间的凝缩作为主题的“鬼故事”。自《绿》的第一个镜头起,洛维希望呈现一部严肃的史诗致敬影史上的万神殿,却又无法逃脱A24的视觉奇观——我们可以相信一些游戏式的镜头绝非他的本意。

  • 委听然 1小时前 :

    #EFM22 美丽的悲伤 电影人的浪漫 Paolo Taviani 你好牛啊

  • 凤春柏 1小时前 :

    可能我不太懂这种流派…

  • 德驰 0小时前 :

    就像中国导演拍摄一个琵琶行给西方人看一般。没有了亚瑟王系列的故事基础,缺乏西方宗教文化的铺垫,看这个电影基本上就是云里雾里。甚至连在电影中做法的女巫都不认识是大名鼎鼎的摩根勒菲,也不知高文骑士在其中的背景和现在,以及未来。高文在一路上的种种行为,也无法通过和骑士精神相联系,然后进行分析。 这样看来,作为一个非西方,甚至非英国文化的观影者,只能把这个电影理解为 一个骑士的旅行。。

  • 云静淑 3小时前 :

    关于我不得不穿越重重试炼以在平安夜能准时自杀的这件事。

  • 卫博文 2小时前 :

    【8.0-】诗意般的镜头、宿命感的气质,从头延续到尾。两次环绕镜头的使用呈现出梦的迷离,动摇了时感也动摇了意志。高文的赴约之旅,也是一次充满考验的成人之旅。答应去死是容易的,但真心赴死是极难的。绿腰带上附的不是法,而是始终不肯丢弃的侥幸心理。所有的人都在暗示凯旋,一次次消磨高文早以为自己定下的决心。但哪怕誓言立得再坚决,临阵退缩也是大多庸常人必然会做的选择,舍不得尚未泄尽的欲望,忘不掉尚未实现的畅想。但是,逃避从来不能通向胜利,欺骗换来的荣誉也只是虚伪的荣誉。最终,爱人会抛弃,子女会离开,江山会崩塌,该掉的脑袋还是会掉下来,一切都不会改变。那么,为何还要被害人的侥幸心所捆绑?能面对宿命的人才能真正成长,你若平心以待,也许它就只是一场游戏。慷慨赴死后,才配好好地活。

  • 奈痴香 7小时前 :

    是我的菜,以前只看过关于绿衣骑士传说和《麦克白》对比的论文,这片好多很莎剧的场景

  • 侨亦凝 5小时前 :

    6.3分。纯纯的儿童电影。人物脸谱化,剧情太赶,感动不了大人。

  • 士水蓉 2小时前 :

    一个场景所能涵盖的秘密数量似乎是无限多的,包裹,隐藏,这是最好的穿透影像。

  • 卫家乐 5小时前 :

    与《雷米尼》一致的关于欧洲中心主义消亡的沉思(Rimini作为象征性地点居然也在片中闪现),这一部具备更结构化的戏剧结构与个体生命故去的个人愁思。黑白与彩色切分故事为归乡与离乡两部分,前一部分找到了极妙的麦格芬(皮兰德娄的骨灰)并被演绎成具有历史背景的偶像破坏活动(筑于庙堂之上的圣物成为飞机上的凶兆、火车上的扑克牌桌、童棺中的侏儒);前半部分散落的美国符号在后半部分自成文本(诺贝尔奖、香烟、美国往事),离乡者在不可归去的欧洲幻景(母亲画像)中寄于女童身体的自我毁灭和重生。

  • 尉迟梦寒 3小时前 :

    追忆、缅怀与反思,是电影也是纪录片,不仅是一个诺贝尔奖作家的骨灰归乡记,也是整个意大利的二战战败史,最后用这个作家写的一个小故事作为结尾,颇有点儿寓言和反思的味道,用暴力来终结暴力是一种小孩子式的思维和处理方式,但这就是战争

  • 帝良 8小时前 :

    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适合看这类电影,轻松,搞笑,有爱。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