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A Chorus Line was not just another hit show. It spoke to and for a generation. For those who loved it, the theater was forever changed, and our lives forever enriched by this "singular sensation."
  电影讲述的是一次试演,扎克(迈可-道格拉斯饰),一个著名而且非常老练严厉的音乐剧导演要为他的新作品挑选一支强健有力的歌舞团队,参加选拔的舞蹈演员挤满了大街。竞争是激烈的,很快第一轮就淘汰了一大半人。所有人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唱着:God I hope I get it.I hope I get it,I really need this job,please God I need this job.第二轮过后剩下仅十六人,他们中有稚气未脱的少男少女,有在舞台上奋斗多年的老手,有新婚夫妇还有承担家庭重担的父亲,当他们以为自己已经通过选拔沉浸在兴奋中时,扎克告诉他们还有最后一轮筛选。他要求每个人讲述自己的人生和舞蹈生涯,以使他弄清楚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谁满足他所需要的。十六个人站成一排,开始一个个地讲述自己的秘密,他们的成长,回忆,荣耀与悲哀,虽然开始有些犹豫。(”I can do that” “at the ballet” “hello twelve,hello thirteen,hello love” “dance-ten,looks-three” “nothing”)
  扎克的旧情人舞蹈演员卡西,很久前离开他去了好莱坞,但她的事业并没有很好的发展,她回来希望能得到这份工作。而扎克对她的离开还怀恨在心,冷淡地拒绝了她,直到她强烈要求与其他人一同参加选拔,他才勉强同意让她试试(Music and the Mirror----let me dance for you,let me try)在试演主题歌 “one” 时,扎克认为卡西表现太特别,破坏了整个队伍的整齐划一,卡西向他倾诉她当年离开他的愿意是因为爱,她希望能得到他的重视(what I did for love----won’t forget,can’t regret what I did for love)演员保罗在表演踢踏时膝盖受伤被送到了医院,扎克问其他人: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停止舞蹈生涯会怎样?大家都表示对舞蹈的热爱,即使不能出名,只能作chorus的一员也值得。最后的选拔到了,十六人只能留下八个,淘汰的人带着遗憾告别,电影在众演员一同表演的主题歌 “one”中结束。 A Chorus Line被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百老汇音乐剧,它首演于1975年,最初是在外百老汇上演,几个月后才搬到百老汇,它曾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记录,1990年在百老汇闭演。它是由一群舞蹈演员的真实谈话记录改编来的,也许因为它对舞蹈演员真实感情的刻画才打动了那么多人,许多人特别是演员看了以后都会有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感觉。当它被搬上荧幕后,许多看过舞台演出的人表示失望,可惜我们没有机会看到舞台表演。不过我个人喜欢这部片子胜过《芝加哥》(具体说我看芝加哥的一个感觉是乱,而且我不太喜欢它的舞蹈场面)难怪它当年能在TONY奖评选中打败《芝加歌》。 A Chorus Line 的台译是平步青云,我觉得这个译法与情节并不太合适,港译歌舞线上也太直白。M大在DVD收藏指南中讲它译为歌舞人生,这个还比较贴切。但是line在这里应该不是指台词或剧本的意思,个人觉得它就是指这个歌舞队,看老的百老汇歌舞片舞台上总有许多作为背景的歌舞演员排成一排给前台的主角伴舞伴唱,他们也许就是chorus line。同时我注意到影片中舞台的前台有一条明显的白线,参加最后选拔的人在线上站成一排,轮到谁讲时就站出来,在最后的选拔时被点名站出来的人淘汰了,留在线上的人是最后的Winner,这跟片名暗暗呼应。作为chorus line一向是给明星们作陪衬的,他们被要求做到动作完全一致,不能有谁表现突出,以前做solo的卡西对这一点并不适应,结果一再被扎克训斥。她愤然地对扎克说:每一个人都是special的,我就是我自己。Exactly the same or special,我想这也许是电影中两个对立统一的主题。在看前面的个人展示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当他们在一起表演时又要让观众感觉到他们是完全一致的。影片的结尾扎克对入选者说你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优秀的,并且强调让他们不要改变自己的发型。最后的一段表演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亮相,主题歌 “one”的歌词中又有: “the special one” “second best to none”,这都与主题呼应。这部音乐剧的音乐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最喜欢的是它的舞蹈。影片的一开始就是一大群身着各式各样练功服的舞者伴着很有节奏感的音乐群舞的场景,它给我的感觉是很有活力,充满现代感。我喜欢看那些整齐一致的舞蹈者脸上洋溢着的各具个性的表情,那些自信的,兴奋的,专注的,陶醉的表情。一个脸上尚带着稚气,还不太自信的女孩被叫到前台做示范,当她开始舞动起来时就象换了个人,看似娇柔的身姿竟能爆发出这样一种力量,近似疯狂的力量,仿佛每个细胞都沉浸在音乐节奏中。创作音乐剧的Michael Benett说他希望达到的效果是让观众觉得:these kids shouldn’t be in the chorus.扎克问迈可:你愿意把一生都花在歌舞队里吗?迈可脱口而出:我就是想成为他们中的一个。成千上万的群众演员,成名的廖廖几个,大多数都在事业道路上挣扎,虽然大家都怀着成名的梦想,支持他们奋斗下去的还是对舞蹈的爱好。如果说《红菱艳》是讲述发生在舞蹈演员身上的不幸的童话故事,现实生活中许多的舞蹈演员宁愿自己是那个找到红舞鞋的女孩。舞蹈给她们脱离现实生活不幸的安慰,在at the ballet中她们唱道:everything is beautiful at the ballet,every prince has got to have his swan.I was happy,I was pretty at the ballet. 简单的结构,平淡的剧情,真挚的感情,歌舞与平常生活的结合,也许这就是这部音乐剧抓人的地方。 (P.S. 我了解到有些我们知道的音乐剧演员演过这部音乐剧——Michael Gruber最早在百老汇演的就是A Chorus Line中的Mike Costa,而在电影中饰演舞蹈指导Larry的Terrence Mann是Les Mis Original Broadway Cast 中的沙威。)

评论:

  • 彩淑 7小时前 :

    过于理想化的结局消解了题材的严肃性,但这本来也是商业喜剧,能拍已经让人很羡慕了

  • 文栋 2小时前 :

    3.5如果说拉吉·库玛2015年主演的《阿里格尔》是对377条有罪化阴影下压抑现实的自由之爱的歌颂的话,那么他今年的这部电影则用一种轻喜剧的方式探讨了平权运动背后更加广阔的社会议题,也暗示着印度社会意识的觉醒与进步,当然这个发生在北阿肯徳邦穆苏里美丽山脉下的故事同样带有宝莱坞式的夸张和童话色彩,但至少在对形婚主题的扩展中呼吁了更多的法律层面的诉求,在对传统家庭、家长制度、生育议题、性别和偏见的解构中还原了主人公们自由的抗争的正义与成果,电影虽然冗长,但好在有许多的小细节来调剂,另外电影中有一段果阿度蜜月和在赫里德瓦尔逛巴扎的场景,看到许多熟悉的风景,非常想能够快一点重返印度

  • 岑寄柔 9小时前 :

    用喜剧的形式探讨了同性问题,电影用两个同性形婚的方法,题材新颖

  • 前莹莹 6小时前 :

    看得感慨万千。相信任何一个有同理心的人,对人有起码尊重的人,都会被影片中二人分别被迫出轨后的遭遇所感染到落泪---亲妈对着你说‘我希望你死了’,亲爸说‘为什么发生在我们家’---好像一个由不得她们选的东西、像个病毒、厄运一样被嫌弃,而他们作为承载人、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被家人另眼相看的感觉,我想那滋味谁都不愿体会。而谁赋予的我们、她们的家人去评价她们的权利呢?这个不干涉到任何人利益的纯粹个人性取向,还在多少国家被定为犯罪?管管强奸率吧!女主、男主演员都太精彩,男主最后的归宿也很帅,两对CP同性互动非常真挚信服,比真雄起之类更真实;终于看到印度歌舞片不再是歌颂‘伟大的’异性恋了!印度和韩国电影在反省上真的深感佩服,相比之下我们遮羞布裹脚布太多。还很难得地看到了电影中不常见的东部邦和英裔印度人。

  • 乐凌香 8小时前 :

    整体很拖沓,起承转合都很套路化的宝莱坞电影,却依然要赞美。因为明明中印国情相似,我们只能感同身受却无法拍出这些故事,谁之过?最讽刺的是,我们的社会、民意和认同明明是在进步,有的东西却倒退得一塌糊涂...

  • 初呈 5小时前 :

    其实就冲着一个男权思想严重,到处充斥着直男癌、直女癌、生育癌的国家能拍出这样的题材都值五星了。印度电影果然不负众望,每年都能拿的出来这样上乘的佳作,对比国产电影,。。真是羞愧。。。不过这部的缺点也挺明显,叙事方面略有欠缺,有点拖沓,而且人物心理活动的转折刻画也有点流于表面,尽管如此也无法掩盖印度能拍出这样电影是真的牛逼了!

  • 全安怡 1小时前 :

    同题材的电影欧美拍过很多甚至探讨也更深入,只不过印度文化语境在某些方面比西方更接近中国传统文化——父权制下女性被迫置于底层,沦为取悦男性和生育的机器。相似的家庭观念,熟悉的亲子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不到个体,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也有印度社会问题的反映,只不过这个结尾过于理想化了。

  • 卫铮祢 5小时前 :

    女主女友好漂亮 不过感觉不太像印度人 像是中日韩 她俩能在印度这样的国家保持这么正的三观真的不容易👍

  • 恒骏 1小时前 :

    在同影的基础上融入了形婚、出柜、领养、宗教等多种议题,以啼笑皆非的方式将如此曲折的故事演绎到淋漓尽致,非常出彩。前半段铺垫很好,各种说谎、隐瞒与重重机缘像极了许多深柜的「日常行为」。直到苏米「被发现」,电影便落入到了核心的主题升华。沙杜尔对家人的「真诚告白」、打给苏米的电话以及与妈妈的深情相拥,不仅拉回了我对其之前所败光的一切好感,也同时为有相同境遇的「形婚夫妻」做了一次方向指导。最后导演以「骄傲月」的彩虹大游行收尾,等于向全世界展现着一个多元、进步、包容的新印度。或许他们还有很多不足,但却一直在朝着理想化自由化的方向迈进,信念坚定,步履不停。

  • 习心远 4小时前 :

    拉吉库玛可能是我最爱的印度男演员了,不算最帅,但特别有男人味。最重要的是,他参与主演的几乎所有电影都具有深厚的人文气息,对印度社会的旧疾沉疴或民生疾苦有较为深刻的剖析或真诚的探讨。

  • 双皓轩 7小时前 :

    印度对形婚、社会环境、性取向、两性平等、生育的探讨,深受英国古早法律影响的印度在几度废立恐同法的背景下走出了这一意义重大的一步。

  • 僧敏博 3小时前 :

    隔壁阿三都能拍出这种电影 里面的gay主真的刻画得很好 男性的甩锅,不负责,抠门,某些时候的无脑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爱的两个人,眼神就能看出来是否相爱,天雷勾地火,一触即燃。 嘤嘤嘤,我一外人都磕到了磕到了😭

  • 乜雪松 0小时前 :

    轻松幽默的喜剧方式,唯美的荷尔蒙画面,除了主题外,同时又不失对女性和性教育问题等的思考,推荐!

  • 卞鸿祯 9小时前 :

    一个gay一个les从『深柜,被催婚』到『形婚,各自找对象』再到『被迫出柜』最后『获得家人认同,领养小孩』这过程的呈现还是挺真实的,一个谎言需要无数谎言去圆,『不断说谎』这件事就太艰辛,太让人心累;可以想象印度的人口基数那么大,社会氛围那么保守封建,像电影里主角这样『深柜』『形婚』的同志肯定不少,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祝福。片中大多数歌曲还是动听的,伴随着歌曲,画面的呈现也很美,比如沙尔杜尔在度蜜月的时候与卡比尔在一起,苏曼与女友莉姆吉姆相识,沙尔杜尔与律师男友相识,这些场景弥漫着一种浪漫唯美又暧昧的气息。有两个场景很打动我,一个是沙尔杜尔在同志游行中,戴上面具在摩托车上双手起舞,这是踏出“做自己”的一步了;第二个是结尾的仪式上苏曼的父亲让莉姆吉姆坐到苏曼身边,这一幕是全片最感人、最催泪的。

  • 昌文昊 7小时前 :

    那得多带劲!

  • 从宏朗 1小时前 :

    我们此类题材的影片还游走在文艺片,jin片领域内的时候,印象中封建保守的三哥们已经把这个题材拍成喜剧片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 彩帛 0小时前 :

    结局挺美好的,但就是不知道两对同性恋,抚养一个娃,将来性取向会变得如何很难办了

  • 历冰香 3小时前 :

    好看,小王子和布米主演的基/姬片,笑点很多,也很感人

  • 愚逸美 4小时前 :

    近几年欧美同影已经往纯爱或者黑暗时刻反思方向走了,相对保守的印度却开始从认同说起,也是一种进步

  • 拜芳蕤 9小时前 :

    怎会如此啊怎会如此 我的喜欢全是源自于对此地的不满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