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身心的疲劳或烦恼,虽然程度因人而异,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困扰。当它累积到无法自行恢复时无法承受的沉重压力会使得人的心智“受挫”。但是,有一群人类肉眼所看不见的女生团体,为了防范于未然而忙着到处由外部注入“气力”。人们称乎她们为“充电娘”。
  充电娘也是一个职业,她们所属的NEODYM公司的职能,就是替生活在平行世界(我们的世界)中的“生命深度”明显低下的人类,进行注入“生气”的充电作业,以促使其灵魂的恢复。可是由于充电对象的新陈代谢很急剧,常会出现反效果,不但不能充电,反而会使其受伤,更甚者会危及其生命。这时候就需要绝缘服与接地线、还有探测人类受电级别的生命探测器等先进工具啦。而我们的布拉格大姐,因为她无厘头的个性,在充电中经常忘记接地线而导致被扣薪水……

评论:

  • 铭伟 1小时前 :

    看到中间还信以为真,后面才意识到是孩童的幻想。60年代的郊区生活用油画般的镜头事无巨细的展现出来,像是导演写给自己的一封情书

  • 梦瑶 8小时前 :

    小时候做梦自己成为宇航员上天去,还有全家人一起看电视,一群小朋友一起玩……

  • 柔骞 5小时前 :

    讲故事的功力蛮强的,完全可以共情。

  • 空夏璇 3小时前 :

    2014年的事件,2021年下半年的俄国电影。

  • 进又青 8小时前 :

    这种rotoscope的动画技术真实但又很诡异。结尾妈妈那句“how memory works”不要说就好了。总体就是一篇文章可以搞定的事情拍了一部电影。

  • 疏慧俊 4小时前 :

    挺好,童年少年时代小事和心情写得很细腻了,比大部分迪斯尼童年都贴切。当然也或者,60年代的美国童年,相比起90年代的美国童年,更贴近90年代的中国童年。终究是发达和发展中的差异,读Trevor反倒不少共鸣

  • 融寻绿 9小时前 :

    各类人物的刻画的很丰满了.基本上都有头有尾.

  • 释幻翠 1小时前 :

    无厘头的战争,无知无谓的一群人,受伤的总是民众

  • 谯思菱 5小时前 :

    看之前没想到是动画形式的纪录片,氛围温馨明快,最后孩子和成人交替步入浩瀚宇宙中的场景足够梦幻美丽,而渺小的人类还在争论登月的意义

  • 紫沛 0小时前 :

    虽然情节有些刻意,结局有点虎头蛇尾,但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一个国家政府,不仅纵容暴徒袭击百姓而毫无作为,为了打击民兵武装,防止平民提供帮助,竟然能炮击民居?这还有什么正义公理可言?!世间的正义,难道真的只是极少数?一首欢乐颂,唱得不是世间的真善美,只剩下丑恶。人活得还不如狗。。。

  • 贝凝安 8小时前 :

    既然俄罗斯宣称,2014年或者之前在乌克兰东部发生纳粹式的种族屠杀。那俄罗斯2014年为啥占领的是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呢?

  • 鹤杉 9小时前 :

    “只要我还能够行走,只要我还能够张望,只要我还能够呼吸,就一直走向前方。

  • 董鹏涛 5小时前 :

    好喜欢这个画风。感觉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爸妈的小时候,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时间过的好慢。我也好想去月球呀,这个想象好浪漫。

  • 锁凝阳 5小时前 :

    看到奶奶带孙子孙女去看音乐之声竟然泪目,有点奇怪

  • 香楠 6小时前 :

    很纪实,又不希望他更纪实。感谢盗版网站的垃圾翻译,让脸盲又缺乏常识的我看的超级辛苦。有点松散,伪纪录片感觉。

  • 雅蕾 4小时前 :

    不如说是在追忆童年 追忆美国最后最光辉的时代吧 父亲一个人的工作可以养起整个家庭 邻里和谐 没有社交媒体 搞不懂的大人的世界 政治 战争

  • 辰嘉 5小时前 :

    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它的残酷,无比悲痛的一部电影。

  • 泽振 3小时前 :

    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是烏克蘭盧干斯克州的親俄羅斯武裝分子於2014年4月27日在被占領的州安全部門大樓前宣布成立的有限承認國家,目前得到俄羅斯聯邦、南奧塞提亞共和國和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的正式外交承認。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承認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和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的獨立並派駐軍隊維安,隔日更與兩國建交。( from wikipedia)

  • 晓驰 1小时前 :

    导演写给美国黄金年代的赞歌 细节出奇的精准而有趣 难能可贵是没有拍成流水账

  • 琪璐 2小时前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那个晚上,我也没等到姚明举着国旗出场就睡着了。醒来后的我懊恼不已,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很重大的事情。Richard Linklater一半讲琐碎童年,一半就在讲这件少年心事。年轻的孩童曾梦想着成为伟大的「参与者」,可殊不知我们甚至没能成为伟大的「见证者」。登月着陆的时刻我们在游乐园玩耍,留下足迹的时刻我们早困倦不已。但日后成年的我们再提及这段过往,这份「不在场」的念想其实又帮助我们实现了「在场」,某种形式上。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