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后脚本钢琴自动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剧情片 1992

导演:

剧情介绍

  昭和15年,河本明子(芳根京子 饰)与父亲源吉、母亲静子以及两个弟弟在广岛县三滝町幸福地生活着。明子的乐趣就是演奏自己最热爱的钢琴。直到某一天,一直支持她追逐梦想的教师竹内(町田启太 饰)收到了征兵通知书…。随着战况不断恶化,明子的生活与音乐渐行渐远。“我想学习”、“我想再次弹钢琴”,她的这些愿望被强制的义务劳动无情打破。昭和20年8月6日清晨,明子同样不顾父亲的反对,为了工作前往市中心。时隔75年,受损的钢琴重睹天日,奏出明子的思念。

评论:

  • 佟佳令雪 1小时前 :

    处处带着别扭的一片,带着美院操守的逆光烟雾黑白水墨画风,却被存在感过强的斯坦尼康运动毁了意境(这感觉是很多国产片片的通病不知道为什么)有着长镜头造型感,却被剪辑弄的一段是一段的割裂十足,有着自然树林丰富环境声的处理,却被配音对白搞的格格不入。有佳句但无佳章,但在当今,这样一部有追求有尝试艺术表达的主旋律战争片奇葩,还是值得支持

  • 寒冰 8小时前 :

    这么多好评?抱歉,真的欣赏不来。整部片子色调都是很灰暗,灰暗的连人脸都看不清,所以出现的一些角色根本就分辨不清楚,看完了之后也就是最后一个镜头有记忆点,其余部分讲的断断续续,非常潦草,枪战动作戏也跟过家家似的,没有任何看点,反而看的昏昏欲睡,就这还能得天坛奖?!在我眼里也就值个两星!

  • 佟语诗 3小时前 :

    非要这样装逼拍电影吗(裂开)......

  • 倩珊 5小时前 :

    美术确实不错。这样拍,可以,但没必要,形式大于内容,体验一下无妨,就是觉得电影院里放不如去美术展上放。总之就是不好看,感受也不深

  • 彤令梓 8小时前 :

    部分技术瑕疵无关紧要,这部电影意义不在于此。

  • 初恬默 4小时前 :

    220627深影86分钟版+云映后。开场的几个长镜头和调色令人印象深刻,确实也拍出了导演所言浙西南云雾感,蛇的镜头十分惊悚。但主题和人物塑造实在有点儿似新还旧,在个体意识和主旋律两头不到岸。散场出来在公交站听到一个小哥评价说这片技巧走写意叙事走写实(大意),深以为然。

  • 孟令梓 7小时前 :

    不禁让人想起第五代开山作《一个和八个》,与其相比本片的摄影可以说更为大胆,浙江西南的风景拍的尤其迷人,大量消色摄影带来的寡淡画风被丰富的镜头调度所弥补,最后一个长镜头尤其精彩颇有老塔遗风。

  • 北山彤 0小时前 :

    游击战本来就是小叙事而不是宏大叙事 这才是共军战争史的正确打开方式

  • 卫童亚 8小时前 :

    为何是赴死的军令?难道我军给战士下命令就是去死吗?这跟集结号里欺骗七连有什么区别?这不还是国民党军那一套——视士兵的生命如草芥!

  • 宾怿悦 5小时前 :

    我建议这部片子叫“雾中烽景”/美院的中国风探索是这几个方面:色彩、摄影的视觉节奏(云、松等);整个片子的剧本是没有人物的,只有几个壳子——重在传递一种情绪和气氛,从这一点来说这部片子是艺术片;但整个镜头的设计都是类型片的传统,尤其是运动长镜头设计的非常的乏味和单调(几乎全是跟镜头,而且跟之外还要用zoom-in/out 实在是很膈应。把主旋律片当成艺术片来拍,怎么让观众共情呢?整个片子传递的都是压抑和悲伤(色彩、表演、音响)/不过换个角度看,在这个敏感的时代和题材上,做出创新,已然不易,而且风格也比较统一,虽然表演很磕碜,但也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罢!

  • 年元勋 4小时前 :

    三星半。小地方上小人物的革命史,调色在某些场景过于渗人,讲述偏意识流,特意配了地方方言但音效出戏。非典型主流战争片,缺点不少,但也有亮点。

  • 彤英华 9小时前 :

    一部好的摄影作品,水墨红军,雕塑感,戏剧化处理,极其敏感的造型意识。但却是一部很平庸的故事,纸片人设定,一路黑下去,毫无节奏可言。调度做的出色,但技术问题很多,焦点跟不上,光做的前后镜头不匹配,画面接不上。一句话,90分钟的国美毕设

  • 康运 2小时前 :

    不禁让人想起第五代开山作《一个和八个》,与其相比本片的摄影可以说更为大胆,浙江西南的风景拍的尤其迷人,大量消色摄影带来的寡淡画风被丰富的镜头调度所弥补,最后一个长镜头尤其精彩颇有老塔遗风。

  • 云洲 1小时前 :

    精致优雅的皮囊之下,藏着的是一个明明内心并不安分,却还要假扮成守旧的魂灵。在形式部分完成了对宏大叙事的忤逆,视听部分是最大亮点,能看出苏联东欧电影的影子。内容部分试图表现个体在战争环境下的恐惧,以及用更加人道主义的视角去审视战争下的个体,也正因如此距离历史虚无主义只剩半步之遥。战士们的牺牲明明应该是悲壮的,但观感却是无奈与绝望的。执行必死的命令与违逆命令拯救他人生命哪个更高贵,这是一个道德焦虑电影要探讨的命题。而人在战场上精神崩溃的体验,则更来源自库布里克的《恐惧与欲望》。尽管主创拼命要去为战士行为的正义性做出解释,但片末的血雨绝对可以有弦外之音的解读。

  • 寻雯华 6小时前 :

    有一星是对题材的鼓励分。但我并不觉得这种艺术尝试是值得鼓励的。

  • 怡依 5小时前 :

    3.0,(鼓励分)美院的战争片运用了不少遮瑕技巧,比如方言、色调、无核心人物、时间线短等,拍出了学院派的风格,摄影方面远景比近景好,可惜没有绝对的故事核心导致看完以后印象不深,只是意识流方面的残余观感留在脑海中。总之,还是希望华语片能做些不同风格的持续尝试,并且多在剧作本身和创作深度上下功夫,差国际水准太多了。

  • 唐子怡 7小时前 :

    80/100 淹没在血雨中,等待黎明的到来。美院出品就可以做好预备了,它的重点就是导演摄影和场景设计,熟悉但沉重的题材也让剧本没那么浅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众耀武扬威的主旋律中,它很不一样。

  • 安辰 4小时前 :

    受宣传“诗性电影”影响,抱着一种奢侈的期待去看这部主旋律,有意的和《伊万的童年》做了对比,发现本片所谓的诗性仅留存于画面形式上,文本仍是“纯粹的”战争,节奏、意象也未跳脱出类型的框架。必须说出,导演有意营造的动静统一被拙劣的斯坦尼康毁的一塌糊涂。很遗憾没有在片中看到我军排泄的场景,刻意的性别命题也过于神圣。人只是像人而已。

  • 姓楠楠 1小时前 :

    6.20南京后窗交流场 1.拯救大兵瑞恩的中国版、集体主义版,试图从这样的小切口入手是好的,但是主题全靠台词cue,没能很好的融进故事里,也许还是惦念着主旋律的格调吧 2.颜色用的确实不错,黑中带蓝,群山薄雾,符合中国画的意思。结尾处血一样的红雨滴落到脸上全片最佳。但好看画面不等于好的摄影,组合在一起显得有些故弄玄虚了3.导演说声音全靠后期做,其实不需要他说,任谁也听得出来。刻意的方言、粗糙的声音,本就晦涩的画面配上种种不同步的台词,实属在挑战观众了 4.记一点细节:枪的设计。开向观众的、背对观众的、横对观众的,音效很激烈的配合着,印象深刻。枪代表孤军小战,和大的战场是分裂的,好像能把观众和一条条实体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我很喜欢。

  • 慎新立 8小时前 :

    皇帝的新衣,全场没有一个胆子大的小孩跃出头来,大喊一句,这是大烂片啊!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