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南希爱好自残,但自己的老公却无法满足自己的特殊嗜好,于是南希在网络上找到一名男子为自己提供帮助。

评论:

  • 奇星 5小时前 :

    挺真切,因为又好喜欢女主,仿佛有切身之痛。

  • 凡弦 1小时前 :

    不要再问我,你还好吗?

  • 令小霜 7小时前 :

    {★★★} 比《432》逊色。但从什么时候开始《432》变成了一种标准?因为两者阐述的是不同的视角,相较更聪明也更凝练的旁观视角,这部电影的个人视角强调的是代入与共感。我毫不奇怪女观众比男观众更能理解它的优秀,但疼痛之外,她所遭受的冷漠与排斥必是与我们所有人相通的。

  • 巩含秀 3小时前 :

    1,堕胎的镜头实在是不敢看了,太残忍太疼。2,我之前得了一种病,只会攻击女人的病,会让女人变成家庭主妇的病。

  • 市安露 1小时前 :

    女主和配乐是亮点,别的也就那样吧,能拍的差不多也都被拍过了

  • 卫全大 4小时前 :

    我不希望这部影片广泛传播,但是又想让人直观的感受这恐怖。

  • 卫昱乔 4小时前 :

    以肉体之痛外显女性遭受的精神压迫、文化戕害,最后一个突然的镜头下移特写,压抑许久的血腥一股脑喷涌而出,最大程度引起共情通感。用12周堕胎遭遇为引线,串联起禁锢在女性身上的日常枷锁。

  • 卫昱岗 0小时前 :

    很难不与《四月三周两天》对比,这部更温和、更坚毅、更多善意、更多女性间的互助。那句“这是只攻击女人的绝症,无差别地把所有人变成家庭主妇“是对制度对社会的质询,振聋发聩。任何关于abortion的电影都是痛的,看的时候让人坐立难安的痛,《四月》《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女人韵事》甚至只作为支线的《烧女图》都会带来这样共通的感受。记住这种痛,要发声、要反抗,拒绝沉默。

  • 城陶宜 4小时前 :

    笑抽了,这种nt意淫结尾的片子居然也能有7.9,豆瓣小资不是一直喜欢把洗白挂在嘴边吗,评价掮客的时候用腻来形容(人家用了开放式的结局,也没像你们说得那样没有呈现复杂的社会关系,应该这么说精神白左的智商可能无法理解开放式结局到底是什么含义),怎么到这部片子光明结局的时候(而且还是明示的),就没见你们出来批判,说它有涂脂抹粉的地方,说好有大概率死亡的风险,怎么就女主那么幸运活了下来,还能参加考试😂,这种试图无脑站堕胎派的导演不值得多关注,当然你们蠢逼小资的话语本来就没有什么信服度,更不用说目前毫无可信度的豆瓣评分

  • 厍思雨 4小时前 :

    无删减 已有,看完觉得我等了这么久都值了。金狮奖名副其实。

  • 婧依 4小时前 :

    在生理心理双重折磨下

  • 卫丽莎 6小时前 :

    作为男人,看的后背发凉,法国尺度确实放的开

  • 尧腾 5小时前 :

    3.5,与当下时局十分契合,很难想象法国在1975年才通过堕胎合法化的法规,是最早通过使用RU-486(米非司酮,口服堕胎药)作为避孕药物的国家。原来也就几十年前,有些不敢想象以前的生活。

  • 戚娅芳 1小时前 :

    「我们的眼睛是愤怒的,我们的额头是苍白的,在他们之上,我们读到:

  • 孟雅爱 9小时前 :

    然而有三处拍得很特别:1、前半段中有关日常场景的两段映照,母亲和女儿在观众视角中“互换”位置揭示出颇有惊悚感的“真相”;2、卖房桥段的灵光一现,一个很小体量的叙事环节,折射出生活不可预期的林林总总;3、“不要一直问我你还好吗?”

  • 慎安容 3小时前 :

    202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五星佳作,80后女导演奥黛丽·迪万第二部长片就达到这个水平实属惊艳;手持长镜头摄影的内部结构很稳,介于《托尼·厄德曼》的看似随意和《四月三周两日》高纪律性之间,并极好地运用了时机精准的浅焦变焦和运镜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打开空间结构。(开场5:10的大讲堂戏就值得反复学习)整体叙事非常聚焦女主的经历和心理状态,表演很好,疼痛感和张力十足,但是剧作和人物还是有些薄弱环节。那种深深扎进社会的深度还不及《四月三周两日》。

  • 俊婷 0小时前 :

    挺喜欢的片。四比三的画幅、近中景手持跟拍以及有些做旧的滤镜,可能会使得法国人看这片的质感像是我们看第五代第六代拍八十年代的片,无形的结构压迫和逼仄简单的环境一道,把人困于一种铁笼般的生存境遇下。 新时代只是开了个头,还有很多尾巴没来得及被拖出水面。女性的历史必然以一阵阵身体的疼痛为起点呈现出来,那就必然有对历史本身的把握。和隔壁的《钛》一样,都从身体出发,比《钛》好的是,其现实主义质料的疼痛更能深入结构造成的心理应激疼痛,是历史的(法斯宾德式的),不是概念的(宣言式的)。

  • 斐俏丽 4小时前 :

    干净的近景镜头,表明了想叙述的堕胎合理性。更多从女性心理视角展现堕胎作为一个麻烦被解决的存在意义。但行为动机无法逃脱时代政治因素。法律对于制度的维护,应该是男性道德对社会风俗主导的折射,或许这点已经微弱地表现在了男生选政治学,女生选文学的区别上了。导演或许把批判的空间留给了观众。

  • 凭晓山 9小时前 :

    以肉体之痛外显女性遭受的精神压迫、文化戕害,最后一个突然的镜头下移特写,压抑许久的血腥一股脑喷涌而出,最大程度引起共情通感。用12周堕胎遭遇为引线,串联起禁锢在女性身上的日常枷锁。

  • 斌铭 3小时前 :

    其余的 我们应撇弃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