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名不见经传的钢琴家安迪(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Matthias Schweighöfer 饰)和从未干过什么正经事整天游手好闲的本诺(弗洛里安·大卫·菲茨 Florian David Fitz 饰),这两个个性迥异似乎永远都不会有交集的人,相识于病房之中,两人都患上了无法治愈的绝症,时日无多。
  在本诺的怂恿之下,安迪决定和他一起逃出病房,来一趟充满了阳光和激情的非洲之旅,他们要尽情享受轰轰烈烈毫无顾忌的人生,才能甘心接收死亡的终结。就这样,两个“亡命之徒”踏上了他们的旅途,一路上,疯狂的两人制造了数不清的麻烦和笑料,而他们糟糕的健康状况,亦令两人屡屡同死神擦肩而过。最终,当他们抵达了目的地时,又会有怎样的一番景象在等待着两人呢?

评论:

  • 典映冬 7小时前 :

    好久没看这么纯粹的歌舞片了。哭了。。加菲太有才华了,LMM也完全不像一个新手电影导演

  • 以映雁 1小时前 :

    但同时又是“不好看”的,也许舞蹈设计太简单了,连着摄影、剪辑、灯光、布景……原本九十年代的纽约应该更加五光十色的啊!(毕竟LMM是舞台剧出身,这算是先天不足吧)

  • 彤灵 5小时前 :

    音符此起彼伏还有快速变更的画面非常流畅,三层结构的创作形式不停地输出一首又一首歌曲反而让剧作失去了节奏,真的真的会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尽管加菲的表演真诚热烈,但这个故事并不打动人心,即使叙事的材料有九十年代初的伤痛——酷儿苦难和艾滋病,有天才艺术家亘古不变的贫穷与现实辩题,有普通人和天才的选择分歧,最终导演给观众提炼出来的122min还是一个俗套的作品,感觉热情似火却毫无余温。

  • 慧萱 8小时前 :

    8.8/10真是近期最爱了,难得看到一部这样的电影,很喜欢影片的节奏和剪辑。 把一个歌舞传记类的电影拍成这样实属不错了,一点都不沉闷,而且穿插剪辑很有趣,节奏把握的很好,情绪推进很厉害,到一个高潮点,回落之后再给你一个小高潮,情绪一直在里边,所以不需要刻意去感动,你也会被里边的情感所感染到。 加菲真是太厉害了,又会唱又会跳又会演,冲个奖项吧。

  • 兰鸿羽 5小时前 :

    音乐的部分还是蛮喜欢的,确实没有lalaland那么有印象深刻的歌。

  • 中蕴美 4小时前 :

    Cages or wings which do you prefer?

  • 卫炯宽 4小时前 :

    同意热评说的,作为音乐电影没有出彩的音乐真的是很致命的问题/

  • 义香巧 8小时前 :

    7.5分。原本以为既然是介绍Jonathan Larson,那就应该介绍他创作《吉屋出租》,并且在公演前不就骤然离世的故事。没想到电影并没有选择这段,而是直接用了他自传性质的剧本直接改编。好的地方在于真情真性,加菲扮演这样一个略有神经质的角色还是挺搭的,坏处就是整个故事你刻意随便放在任何一个落魄追梦人的身上,并没有太多的独创性。整体而言我还是挺喜欢的,主要还是歌曲的关系吧,尽管口水,但还是很对我胃口啊~~~

  • 嘉嘉 1小时前 :

    太爱这部电影了,加菲我是夸累了。

  • 中安 2小时前 :

    这么好的音乐应该在大银幕畅响,加菲演得真好!

  • 公恨桃 1小时前 :

    主要是珠玉在前,相比类似的爱乐之城和咖啡公社,这个片子有些太文艺青年的自我感动。

  • 卫舒尧 6小时前 :

    怎么能做到这么难看的,安德鲁加菲尔德演技也很浮夸。看到在快餐厅自嗨那段戏真是受不了了,创作者是不是觉得这样很酷?这样的片子怎么配跟爱乐之城相提并论的?

  • 宓松雨 3小时前 :

    音乐剧人致敬音乐剧人,本片也改编自拉森的音乐剧自传。节奏和情绪演绎(真人与音乐段落跳接)很有趣,可惜没在大屏幕看,但感觉看现场最合适。印象最深是和女友争吵那场戏。

  • 似慧美 9小时前 :

    音乐剧的形式或许并不能让所有人喜闻乐见,但在《倒数时刻》中歌舞的植入却是浑然天成的。电影根据乔纳森·拉森的同名自传体音乐剧为改编,从其年近三十的事业焦虑,到对乔纳森生活点滴的追溯,出色的叙事节奏使电影将音乐与剧情融为一体。在梦想面前他面对人生至暗时刻的坚持与不甘,真挚动人。

  • 振睿 0小时前 :

    脆弱、神经质都有了。秒针走动的声音也贯穿全剧。但是剧情太跳跃了,经常进不去。

  • 井昊天 1小时前 :

    又焦虑又治愈,先入为主地认为凡妮莎还是适合歌舞片。

  • 令狐映雪 2小时前 :

    作为拉森的第二部作品,本作的确显得很"sophomoric",它带着年轻作者常见的自命不凡,急于通过互文与经典建立关联。作品可以看作是桑爷”伙伴们“和"星期天"的合体,一方面是在处理自己的三十岁生日危机,另一方面是艺术家与现实生命间的和解。但拉森最令人感动之处是他的真挚,80年代艾滋危机和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态度毫无矫饰地流入他的作品,年轻人的挣扎以及对隧道尽头爱的渴望,都是他后来成功的原因。作品结尾处的连环why没有得到任何答案,但30岁生日钟声的爆炸性响声却无法回避,最终毫无说服力的“行胜于言”则只是无奈之举。米兰达作为宽街上新一代也是更成功的流行文化推手,对于这一切有着深刻理解。他切入这部有着明显缺陷的作品并将其面向电影媒介而打开,这样的思维体现出新一代音乐剧创作人在影像方面的长处。歌舞片看来还是有未来的。

  • 卫煜宽 4小时前 :

    推荐给创作者打鸡血。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借此自我感动,创作带来的意义应该来源于创作本身,即使广告亦然。

  • 卫宁辉 0小时前 :

    贫瘠地燃烧,燃烧到贫瘠。电影一般,内核动人,一流的故事、二流的剧本、三流的制作。很Beatnik,很社畜关怀,依靠free writing和improvising的创作完全解构世界的隐喻和意义、摆脱了象征秩序的压迫,叫嚣出最原始最纯粹的自我表达。我们为什么要玩火?当一败涂地的现实与热爱共存,人就获得了去挣扎去燃烧的所有动力。

  • 敬书君 0小时前 :

    我有很重要的事情没做,有谈话未完成,但我选择先把咖啡端上桌。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