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讲述了从出生起便被人认为是身带诅咒的主人公阿罗,在与家人迁徙到临时村落集合后受到的各种排挤。后通过朋友基亚和其叔叔的帮助,与命运做斗争,以自己的聪明和勇气最终赢得一年一度火箭节比赛的胜利,证明自己是正常人并被村民所接受的故事。
  影片视角独特,导演基姆·默多恩特是世界影坛新生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该片曾获得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处女作提名,第1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未来景象奖提名。西尔维娅·威尔斯基担任本片制片人,她的许多作品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影片中两位小演员史蒂芬·蒂萨姆、朗曼·考赛娜,将男女主人公演绎的惟妙惟肖,令人印象深刻。本片出品公司Red Lamp Films成立于1999年,曾制作过许多备受好评的纪录片和电影,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和其他大型活动上展映。

评论:

  • 卑凌青 1小时前 :

    3.5。前半部分挺好,后半部分太明显开始讲道理。最怕韩国电影这种沉重的气息。3.5给了四星而不是三星,因为第一次知道有《兹山鱼谱》这个东西,了不起的来历。这位作者想必会是东坡的神交之友

  • 尹建元 3小时前 :

    虽不能算作是部好电影,却能引人思考,从那些带有历史回音的文字中去思考普世的道理。上一次看这样的电影还是尔冬升主演的《达摩祖师》。

  • 文涵 7小时前 :

    韩国人,有点东西。人类总习惯性设定太多对立,永远在争执孰是孰非,而事实上对真理和世间大义的追求,无论今昔俗洋往往殊途同归。翻译不错,电影更好。

  • 丛斯文 3小时前 :

    《思悼》是戏剧般的紧凑,《兹山鱼普》是时间的长卷。惜别时,泪眼遥望,青鸟青山。林权泽在拍完《西便制》后说,这种对于传统的思考是“对年轻导演的影响”,心中感慨万千。林权泽大多时候看到儒家好的一面,《祝祭》中有言,“儒家将祖先奉为神明”,传统的仁义忠孝蕴含在电影中。李濬益两部历史电影则对儒家的畸变进行反思,同样都是“无父无君”之人,问求出路何方,苍天何解,世道何为。李的电影中最感动的,是仍有:希望。想到“光头运动”中林权泽说,在韩国,比剃光头更严重的,只有自焚了。《兹山》中那个阉割自己的农民,也是如此吧。儒家文化中的“谏”,下对上的诉求,是自残式的、牺牲式的——这也对应了影片中的基督徒,成为了一种现世的“殉教”。父——君——神,东方的三位一体。

  • 卷彬郁 2小时前 :

    官员相当渔民,渔民想当官员,结果双双失望。

  • 凤歌飞 7小时前 :

    前闻贺卫方看韩影《辩护人》后大哭,窃哂之,今日是泣泣泣泣泣泣泣泣泣几至于号啕,是为一谶。

  • 乐正幻桃 7小时前 :

    题材太有感触了,受明朱理学压抑的读书人,就是要留有《醉翁亭记》《玆山鱼谱》这样格物致知的心灵退路,才能在另一个山川间寻得平静,师徒二人观点的较量,最后凝结为一场对封建礼数的批判,整体深刻而不思简单的趣味,和想象中的枯燥截然不同。

  • 叶昂然 5小时前 :

    和儒家治国、耶稣基督都没太大关系,不如说是用历史掌故包裹的知识分子困境,在“贱民去势”的情节中达到符号表达的高潮,以坚守书写至死作结,同时用人本、自然等等现代观念撑起价值观表达。看起来多少有些刻意,或许是不够精致。最让我触动的一幕是昌大看着滚动的星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康德箴言一秒具象,那是启蒙之时最初的感动。

  • 凌美 5小时前 :

    震撼激动琢琢磨磨之后,才明白,对于个体,这片子是如此"离经叛道",却也是何等的优秀。不左不右,不守不狂,被催毁的灵肉探寻最正确最高贵的生存主旨,"好的要留下,好的要学会,才是正道"是最难以达成的作为。这部生物学小册子属性科普,而背后是付出一切追寻真知和大道的悲情人生,真不是庶民和强权可以接受的,却是人类文明能够发展至今必然发生的。

  • 少罗绮 9小时前 :

    虽不能算作是部好电影,却能引人思考,从那些带有历史回音的文字中去思考普世的道理。上一次看这样的电影还是尔冬升主演的《达摩祖师》。

  • 区雅容 8小时前 :

    为什么国产片都在翻拍、抄袭,炮制垃圾?而没人认真地拍一部自己的《编舟记》、《兹山鱼谱》、《词典》、《教授与疯子》?

  • 国轩 1小时前 :

    拍得既通俗又通达的历史片,民族主义和政治批判的表达也不那么生硬教条。希望有天能看到黄州惠州儋州的故事,而不再是帝王将相的爱恨情仇。

  • 廉友灵 2小时前 :

    一开始以为类似《沉默》那种,讲外国宗教进入韩国的故事,但是实际只是一个引子,讲述了丁若铨与其弟子写《兹山鱼普》的故事,双男主,但是对于一起写书的描述,其实并不算多,以这个为主线来看是比较散的,后面重点放在了丁若铨是对时代和传统儒学朱学不认同,以及弟子重新经历这些事才看透,但并没有将其与写书结合,所有东西都有点浅尝辄止,不够深入,不过好在影片黑白调色还很好看,色彩看起来很舒服。

  • 仰宾实 2小时前 :

    #R# 4.0分。比《思悼》把极具历史张力的故事私人化后显得不称的电影好不少,偏远小岛上的流放故事尺寸颇为宜人。丁若铨有“见众生”的德性,抗拒罗马教廷通过北京教会传下的禁止祭祀先人的指令,因为这将笃信教众的性命变成对抗的筹码(或许政治化的儒教与天主教是一样的);这种德性多少在张昌大身上得到继承,触发他最终归隐的导火索。在影响时,较宽的画幅充当了某种卷轴(或许在中近景中他也充当疲惫的眼睑),而前半段的山水景色和海滩俯拍处理更具有山水画/工笔画的质感;特别要说起两次类似的处理,第一次是丁若铨望月,镜头推远上抬左晃后下沉完成了丁若铨从室内到观月处的变幻,第二次则是丁若铨与张昌大的知识交换,镜头右移上抬瞄准海鸟后风云变幻再下沉,前后在讨论同一话题,个人感觉自然第一次更好。另我不喜欢几抹做作的彩色,尤其青鸟。

  • 云梅 4小时前 :

    剧情无感,说教就更没意思。卞约汉水下那一段最好看。

  • 刑红英 4小时前 :

    原来和《思悼》《素媛》是同一导演李濬(jun四声)益,怪不得功力深厚。讲文化冲突,儒学是为王权服务,如何看透这一点,看透后如何。导演李濬益在采访中说,“丁若钟把天主教当作宗教,丁若镛将其作为性理学的补充品吸收,但丁若铨把西学当作哲学来接受。”这么一看,就明白多了。

  • 乌雅彬炳 4小时前 :

    “果子好吃,人们普遍认为是种子好,而不会想到土地好”,孩子就像种子,当那么多攀登到顶端的果子都烂了,整片土地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此片给出的解释是低头过自己的平民生活,等这个时代过去,当看到整个世界是黑白后,回到偏远渔村才明白色彩与生机

  • 掌梓菱 0小时前 :

    雖然張昌大當官的部分,類型故事痕跡比較強,但整體而言,這部電影卻是第一次讓我在影視作品中感覺到了何爲天人合一

  • 宇文梦容 7小时前 :

    觉得这件衣服不像是自己的,自己也已经不是自己了..

  • 岑孤云 9小时前 :

    一部鱼谱背后是社会百态,仕途、阶级、生物等等尽在其中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