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冀?飞翰 1小时前 :

    拍得很工整的体育励志题材,符合类型片的所有元素和套路,起于寒微,识于伯乐、身负过往、决于一战的套路齐备,但真正的主角仍然是亚当·桑德勒饰演的球探,在寻找新人的路上,寄托了他的辛酸往事与理想抱负,当然,其实也是桑德勒自己对于篮球运动浓浓的爱,光是看各路NBA名人客串的阵容就知道他的人脉与热忱,大量彩蛋会让篮球迷津津乐道,属于私货提纯,粉丝订制的项目了。

  • 冒易槐 6小时前 :

    就算亚当不演喜剧也是演技在线的。故事很不错!居然James又出镜了,还真是NBA狂热饭

  • 丑香露 6小时前 :

    俗套的篮球电影,我却看得入迷,凌晨四点训练致敬唠嗑

  • 彤锦 8小时前 :

    太顺了,太熟悉了,会被一闪而过的彩蛋带走关注点忽略人物本身以及这段关系建立的浮皮潦草。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反思,但却也是不及格的小学语文水平。把他当做一个超级长的NBA联盟广告看就好。

  • 振辰 0小时前 :

    比较制式化的电影类型了,片中也有致敬Rocky的画面。讲了打破自我”remember it is you against you” 和找到热爱“do you really wanna this”。唯一就是教练sugarman好的有点不真实,有点出戏。

  • 士贝丽 8小时前 :

    不得不说故事很俗套,不过看到一大票NBA明星来露露脸还是有趣的。

  • 徭俊美 4小时前 :

    三星半,就和很多运动电影一样,套路之余非常热血,观感很不错。还挺喜欢stan和bo的互动,很可爱。

  • 卫立现 7小时前 :

    NBA的观赏性以后会被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取代

  • 初潍 4小时前 :

    非常适合球迷和体育迷,片子里如此多的现役球员,教练员,居然有看到了沙克扣倒篮架的一幕。训练的剪辑很过瘾,不错的说

  • 卫苏然 3小时前 :

    6/10/2022 中间训练的montage光看我就有被累到

  • 夙盼夏 7小时前 :

    情节有点老土,NBA球员大多是客串,但桑德斯的眼神确实演活了一个渴望当教练的资深球探的渴望,对于事业的追求,看到结尾隐约有《当幸福来敲门》小感动。

  • 公孙听枫 7小时前 :

    陪小薛看了。他:啊博班!啊J博士!啊塞斯库里!天哪还有骨头收集者!不会吧诺维斯基不会就演这几秒钟吧?不会吧勒布朗真的不出镜?……(他挑的小毛病:盖帽太多了,真的比赛单场没有这么多盖帽,一场两个就到头了。

  • 乌孙碧玉 3小时前 :

    特别好看,故事好,特别是N多NBA球星,Dirk AI奥胖😂特别是没有老北京!如果能有唠嗑就更好了,Miss him...

  • 卜听莲 7小时前 :

    篮球也好,棒球、橄榄球也好,甚至赛车,都挺好看。督促博锻炼那段挺细致,铺垫的篇幅不少。还有就是爱德华兹的垃圾话,对博来说是必须克服的障碍。

  • 仪千易 0小时前 :

    突然间有个想法:以后叫Logan Lerman演个体育记者如何?

  • 丙怜双 6小时前 :

    其实是个很平平无奇如《一球成名》般的故事,但是谁曾想我竟然能看得热泪盈眶。love this game,以及Adam的表演真好啊...

  • 方文惠 3小时前 :

    的初心吧!

  • 家凌雪 2小时前 :

    最后一幕看过NBA的人哪怕不是球迷心中也会感慨一番吧!

  • 敛瀚玥 2小时前 :

    俗套至极,也就众多NBA球星客串值得一看。

  • 宰瑞云 5小时前 :

    各个方面都很成熟,该有的都有,但这种很俗套的故事,已经很难打动我了。看得太多了我……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