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杨阳简历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剧情片 1997

导演: 华纯

剧情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集体创作并演出
  编 导 组:牛 畅 佟承杰 朱正本 张士燮 姚学诚 胡大德 谷 娣 孟兆祥
  导 演:华 纯
  摄 影:薛伯青
  录 音:郭大震
  化 妆:李洪泉
  美 工:刘竞生 张敦仁
  剪 辑:陈国强
  助理导演:张 一
  特技设计:佟翔天 马勋超
  特技摄影:钟 岳
  解 说:白景晟
  制片主任:江亚光
  主要演员:秦万檀 孟兆祥 罗棠因 罗棣因 宋世珍 鲁艺显 苏海玲 辛佩文 王金山 刘治普 张 毅 高国栋 李 光 陈小曼
  独 唱:马玉涛 (特邀) 秦万檀 潘天惠
  演 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 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合唱队
  演 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
  乐队 指 挥:王世儒
  曲目:
  01.国际歌
  02.工友农友闹革命
  03.西江月井岗山
  04.毛主席领兵上了山
  05.送郎当红军
  06.当兵就要当红军
  07.黄洋界
  08.八月桂花遍地开
  09.一杆红旗红遍天
  10.苏维埃歌
  11.告别老乡
  12.十送红军
  13.北上红军要出发
  14.盼红军回故乡
  15.红军不忘老故乡
  16.会天亮
  17.娄山关
  18.杯杯美酒送红军
  19.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
  21.翻雪山
  22.越草地
  23.长征
  24.我们是铁红军
  25.松花江上
  26.勿忘九一八
  27.统一战线打东洋
  28.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29.义勇军进行曲
  30.八路军军歌
  31.大刀进行曲
  32.到敌人后方去
  33.新四军军歌
  34.我们在太行山上
  35.游击队之歌
  36.延安颂
  37.咱们领袖毛泽东
  38.南泥湾
  9.红旗满天漂
  40.东方红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经过 1960年,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同行的还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访朝期间,朝鲜方面为他们演出了一场名为《三千里江山》的大型歌舞.演出的气势非常宏大,其中,大多数曲目是由战争年代的歌舞改编加工而成的. 这场大型歌舞给罗、刘留下很深的印象.回国途中经过沈阳,沈阳军区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招待晚会,演出了四首革命历史歌曲.刘亚楼看演出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我们根据地和解放区流传着一大批深受广大军民喜爱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很有影响,有的一直传唱至今.当时正赶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迫切需要用充满革命激情的文艺作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不久,刘亚楼在杭州开会,见到了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刘亚楼对张双虎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对中国革命历史懂得不多,应该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传统教育.前不久,沈阳军区唱了四首歌,你们空政文工团也应该唱几首.” 空政文工团经过研究,决定由总团副团长牛畅负责这项工作. 在组织创作人员讨论时,有人问道:“刘司令员怎么想起来让我们唱革命历史歌曲?”牛畅说:“听说在朝鲜访问时他看过一个大型歌舞.”这时舞蹈编剧佟承杰也说:“总政歌舞团去了,他们在朝鲜也看过这个大型歌舞.”于是,牛畅马上派人去总政歌舞团,要来了那场大型歌舞的中文节目单.节目单的总题目是:音乐舞蹈史诗《三千里江山》,内容既有歌也有舞,歌舞结合. 空政文工团的词作家张士燮仔细看了节目单后想起了一件事,他问牛畅:“我记得你在太行山时不是搞过一个大型活报剧吗?我看这个大型歌舞和你搞的那个活报剧差不多.” 之后,牛畅回忆了当年搞活报剧的一些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创作人员逐渐统一了思想.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创作一台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歌舞.
  1960年,空政文工团决定派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陈杰等词曲作家,到江西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并指定由张士燮担任文学编辑. 在罗霄山脉刚刚披上嫩绿新装的时节,张士燮等人来到井冈山.他们踏遍了吉安、永新、安福等县的山山水水.在茨坪敬老院一些老红军那里,他们了解反“围剿”斗争的情况. 井冈山远近闻名的“赖妈妈”赖秀发,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爱唱歌,参加红军后又当上了宣传队员.张士燮等人找到她时,她的歌喉,还是像当年那样嘹亮动人,她激动地当场唱起了《送郎当红军》. 当时,张士燮等人在南昌正赶上了江西省民间文艺会演.吉安专区的代表演唱了一首《送红军》.这首歌的曲调非常口语化,纯粹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作和休息时哼唱出来的.唱词中掺杂了不少地方方言,加之旋律婉转优美,充分抒发了苏区群众送别红军时如泣如诉、欲言又止的真挚情感:“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飘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听到这歌声,张士燮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拿起本子记下来并连夜整理,这就是至今大家非常熟悉的《十送红军》. 回到北京,张士燮等人又拜访了原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的夫人王长德.老人听说是征集革命历史歌曲,非常高兴,当时就唱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嗨,张灯又结彩呀嗨,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除了搜集和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外,他们还把在1959年全军第2届文艺会演中的《葵花舞》、《飞夺泸定桥》和反映红军过草地的双人舞《艰苦岁月》进行了加工整理. 剧本成型后,空政文工团将它暂定名为《光辉的历程》,并将剧本送给了刘亚楼. 有一天,罗瑞卿从空政文工团的一位女演员那里了解到,他们正在排练一个300人的大型歌舞.那位女演员解释说:“听刘司令员说您和他在朝鲜看了一个大型歌舞,他回来后让我们搞的.”罗瑞卿说,“人家有3000人,你们才300人,我看你们别搞了!” 这事马上报告给了刘亚楼,刘亚楼听后生气地说:“我让你们唱历史歌曲,你们怎么搞了个大型歌舞?是谁让你们搞的?你们懂得什么是光辉的历程?” 这时,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议论,但大家还是憋着一股劲加班加点地排练着.
  196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等几个主要报纸都刊登了《光辉的历程》即将公演的海报和消息. 当时,刘亚楼在长春,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马上给空军政治部主任王辉球打电话:“怎么又叫《光辉的历程》,还上了报纸了?” 王辉球主任在排练时连续看了一个星期,他认为这部作品绝对没有问题.但现在刘司令员追查下来了,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他带着文工团的几个同志去向刘亚楼作检讨. 刘亚楼说:“你们不要给我作检讨,你们去给罗总长作检讨吧,连罗总长的话你们也不听,你们向我检讨什么!” 从刘亚楼家里出来,大家沉默不语.这时牛畅说:“我们搞的实际上是个表演唱,我看改个名字,干脆就叫《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吧.”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于1961年8月1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共在北京演出了8天,观众达2万多人,以后又进行了几场招待演出.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罗瑞卿等领导先后观看了演出. 对这部作品,观众的反响十分热烈,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那些老同志看后更是赞不绝口.首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剧照和曲谱,并发表评论,称之为“革命历史的颂歌”,“激动人心、亲切感人”、“受到了一次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 罗瑞卿看完演出后,上台和演员们合影留念,他对大家说:“你们乱给我讲嘛!什么歌舞,这明明是歌剧嘛!” 刘亚楼看完演出后高兴地说:“改得挺好嘛!我叫你们唱歌,你们举一反三,这样做就对了!有几个演员表演得很好.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工修改.我们空军的全体常委请你们吃饭,祝贺演出成功.”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共9场16景,演唱了46首歌曲.其中包括《秋收暴动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会师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南泥湾》等等.在艺术表现上,有合唱、有诗朗诵,有人物、有情节,有舞蹈、有演唱,每场都有主题并用朗诵词加以串联.当时在国内舞台上还没有“音乐舞蹈史诗”这一概念,究竟叫什么,在当时的首都文艺界曾引起了一番争论. 1962年5月26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三位元帅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吴法宪的陪同下,观看了演出. 应中共上海市委的邀请,空政文工团不久去了上海,在上海市人委大礼堂演出了《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历时一个多月,观众达7.2万多人.这一年,上海市的文艺工作者按照空政文工团的思路,创作出了一部规模更大的节目,定名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部作品对中国的歌舞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时间进入1964年,周恩来在看过空政文工团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上海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之后,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创作一部以歌舞为主的大型文艺节目,向1964年国庆节献礼.这样,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排演便提上了国务院的议事日程. 1964年6月,张士燮等人正在创作《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第二部,这时,他们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 《东方红》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担任,副组长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亚丁.领导小组成员还有时乐碕、胡国光、李伟等.下分文学组、音乐组、舞蹈组、舞美设计组.组长分别由魏风、乔羽、徐怀中、张士燮、任红举等同志担任. 1962年初,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李伟对《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名称提出修改意见,他认为,该剧以大合唱《东方红》和葵花舞作结尾,因此,名称最好定为《东方红》.李伟的这个建议很快就报给了周总理并最终得到批准.于是定名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划时代的艺术巨作,其创作队伍和演员的阵容都非常强大.演员以驻京各大文艺团体为主,同时抽调了南京军区、济南军区文工团等单位的演员,共3000多人,仅合唱队就有1000多人. 在《东方红》的序幕《葵花向太阳》后,共有8场,一直演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年,毛泽东主席看过以后,提出不要搞得那么长,演到新中国诞生就可以了.根据毛主席指示,删去了第七、第八两场.1965年,又将它拍成了彩色艺术片,共收入了序幕和一至六场.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在总结会上对空政文工团所付出的贡献和辛勤劳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一再提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在《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两个歌舞的基础上创作排演出来的.

评论:

  • 萱梦 6小时前 :

    印度都开始拍同志自我身份认同的出柜片了 情感上可以对标LUCA 虽然男主最后出柜前的情感转变不够明确 铺垫得不太够 但最后桥上彩虹旗扬起来时还是看得有点泪奔(男主造型特别像Ted Lasso 导致喜爱度一开场就拉满了

  • 暄运 6小时前 :

    不管你怎么样,你都是我的女儿,你是最好的孩子。

  • 雅敏 3小时前 :

    期待吧

  • 辰嘉 5小时前 :

    电影本身有趣、温馨。电影的意义是:那里有希望。

  • 赖文乐 1小时前 :

    看完反思:是不是自己也有曾经喊过别人阿三的时候,就像在井底去嘲笑在井边也许还没有长大的燕子的青蛙那样

  • 桑承泽 5小时前 :

    有点喜宴的味道,合家欢很美好(话说两个主角的对象全是混血/外国人,要不要这么极端!缺点就是中间的剧情太长了,后面🌈游行还是很有新鲜感的。这个世界真是不一样了,连印度都在认真拍同性题材了。

  • 楼茂勋 7小时前 :

    剧情还可以,好几个笑点都让我拍腿了,结局有点突然,觉得这样继续婚姻领养孩子不太好。

  • 沙代秋 3小时前 :

    其实我大概可以感受到是四星的电影,但不吃这一套就真的会减分。其实电影真的挺好,尤其是在印度的土壤上开出的彩虹花,很惊艳。

  • 焉映寒 8小时前 :

    电影质量不高,胜在印度也能拍。结局轻易就接受了,过于理想化

  • 星枫 0小时前 :

    没错,这就是总笑人家干净又卫生的印度拍的,不知道天天觉得高人家一等高在哪?一直嘲笑别人,结果人早就领先你好多了

  • 鸿允 8小时前 :

    les和gay形婚,催婚催生就跟我们生活中的情况一样,结局也是在框架之内的he,真羡慕印度可以拍lgbtq电影啊,而我们甚至连擦边球的耽改都殉了

  • 游和暖 5小时前 :

    《真雄起》到《永结同心》是质的飞跃,四年前还在很生硬地宣传同性恋不是变态,现在却已经深入到形婚,领养,公职人员这些比较成熟的话题了,再次可喜可贺!

  • 欧阳巧蕊 7小时前 :

  • 益觅柔 0小时前 :

    看这部电影时想起了李安的《喜宴》,都是关于同性恋结婚的故事,这种不同的处理手段也展现了两个国家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印度18年以前同性恋是一种违法行为,18年之后,虽然不至于同性恋婚姻合法,但不再是违法行为了,这对同性恋群体来说是一大进步,至少从国家层面来说,看到了这个大群体。而对我国而言,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同性行为犯法,但也不意味着不犯法,因为法律从没涉及到同性恋的问题,就好像电影中处理的那样,没有点明就等于没有这回事。对同性恋法律上的装聋作哑也让这个群体在现实中仿佛穿上了隐身衣,很少听见他们的发声,也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

  • 牟文彬 4小时前 :

    其实就冲着一个男权思想严重,到处充斥着直男癌、直女癌、生育癌的国家能拍出这样的题材都值五星了。印度电影果然不负众望,每年都能拿的出来这样上乘的佳作,对比国产电影,。。真是羞愧。。。不过这部的缺点也挺明显,叙事方面略有欠缺,有点拖沓,而且人物心理活动的转折刻画也有点流于表面,尽管如此也无法掩盖印度能拍出这样电影是真的牛逼了!

  • 琦弘伟 4小时前 :

    怎么说呢越看下去越觉得在一步一步击碎我的希望,开始倒是挺逗的,期待发生更逗的事情但框架能不能更圆满这种思路吧。总而言之,3/4开始补救后总体观影是感动的,意义很大。整个篇幅和高潮明显是偏相男主角这边的,主动“拉拢”结婚的是他,说谎的是他,隐藏加爹味的也是他(哪个直男本男写的),但被动出柜的是女主耶(和父母吵架的时候,她妈妈说“眼睛低下去”,“我宁愿你去死”这种真的比弟弟说是变态要伤人得多,好心酸),我就知道会触发男主主动出柜,还有两边的感情戏写得……好吧我只能说“妈妈”们更靠谱一点吧,选角也很有意思,我喜欢瑞杰姆和苏美讲英文哈哈哈。真的敢拍,真的敢拍,真的敢拍(说三遍),结尾的游行和婴儿受洗(maybe?)仪式作为整个剧的补充部分,可谓一笔龙脊骨。愿每个人都be yourself,勇敢去爱!

  • 睿晨 9小时前 :

    为什么连印度都可以拍,中国不行(导演八成是个gay,gay选的很有feel,但les化学反应不太行(电影3🌟,给主题加一🌟

  • 衅敏思 7小时前 :

    影片涉及了挺多在现实中要面对的问题,结局的走向表达了一种人人都能得偿所愿的期望。

  • 稽笑雯 3小时前 :

    社会意义大于艺术价值,单论情感推进其实不如真雄起自然就更比不上喜宴,两个小时的冗长催婚历程,最后却只配了半小时的仓促坦白和解,这种分配不均的大团圆结局只会让故事显得刻意,而片尾的大游行也像极了点题式升华,一举把包袱抛给法律,推动社会进步的意图可以说相当明显毫无掩饰以至于让本片更像“作业”而非“作品”,只是令我感叹能拍与禁拍的差距何时才能消解

  • 简千秋 8小时前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手机从火车上掉下去那一刻我真的笑死了!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